? 一、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
? 一是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從勞動者看,“新質生產力”強調勞動者的“質變”,分領域看,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缺口亟待補齊。
? 二是用好新型生產工具,特別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賦能發展新興產業;從勞動資料看,“新質生產力”強調勞動資料由“機器化”向“智能化”和“數字化”轉變。從勞動對象看,“新質生產力”的勞動對象“無形化”。以數據、信息為代表的“無形物”開始成為重要的勞動對象,并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涵。
? 三是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通過改革開放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
? 二、新質生產力五個“必須”
? 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 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 必須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 必須使原創性顛覆性系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 必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強調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但在“破”的過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動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確立之前,不宜對改變舊動能、打破舊模式操之過急,要更加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目標之間的協調性。
? 三、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國有企業改革
? 國有企業改革要不斷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 一是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國有企業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強與民營企業等各類所有制企業合作,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新一代移動通信、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孵化未來產業,加快構建集群化發展優勢。
? 二是發揮產業控制作用。國有龍頭企業在產業鏈循環暢通中的支撐帶動作用,啟動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推動基礎固鏈、技術補鏈、優化塑鏈、融合強鏈。推動數字化技術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國有企業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 三是發揮安全支撐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要強化重點領域布局,通過市場化方式,強化國有經濟在國防軍工、能源資源、糧食供應等領域的控制地位,增加醫療衛生、健康養老、防災減災、應急保障等民生領域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增強重要能源資源托底作用,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推進油氣資源進口多元化,提升對運輸通道的掌控力。強化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維護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網絡安全。
? 四是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加強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的基石,國有企業要樹立長遠發展的理念,不僅僅是短期利潤的追求,更要關注產業鏈的整體構建和提升,實現從產業鏈的低端到高端的躍升。
? 五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深化公司治理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增強企業內生活力動力。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公司治理機制,分類優化黨委(黨組)“前置事項清單”,黨委會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董事會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完善外部董事履職評價和考核,提升董事會規范運作水平,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動國有企業成為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布局結構新的現代新國企。